带齿哈芬槽抗震设计方法中对地震作用(包括弹性和弹塑性)的计算量以加速度反应量作为其基本的表达方式.它无法解决地面运动长周期成分所引起的结构的速度和位移响应问题。
二阶段带齿哈芬槽抗震设计方法所采用的基于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思想,其时度只局限在构件层次,且采用分项系数来保证4度。故然,此得到的结构体系的可烈度会分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
基于现有带齿哈芬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缺陷及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公众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多种需求,美网联邦紧急救援署(FEMA)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开展了一项为期6年的行动计划,对未来的抗震设计进行了多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提出了甚于性能的带齿哈芬槽抗震设计理论,包括设计理论的框架、性能水准的定性与定萤描述、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日本、新西兰、欧洲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相继开展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现论的研究。2000年11月15日,这些网家的地震工程研究人员汇集日本国土交通省建筑研究所,就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概念性框架、荷载与反应、抗震设计等主要内容进行了学术交流。